星期六, 二月 03, 2007


少儿西方礼仪班?
最近周围有人将不足十岁的小孩子送去一个英语培训学校的西方礼仪班学习,我看了广告宣传,号称是全外教师资,要教会小孩子西方的社交礼仪、西餐用餐礼仪。学费200元,包含西餐费用。
清末题材的电影片断开始不断在我脑子里面像幻灯片一样的闪过。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清末,西方使臣访华,希望与清政府通商,拜见清皇帝时,不愿意按照中国的礼仪行跪拜,而被驱逐。
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掠。抢夺之后,要实行的就是与中国通商。同时来了很多传教士,要让中国人学会西方的文化,信仰西方的信仰,尊崇西方的礼仪。
日本侵华后,也是推行他们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让中国学龄期的孩子学习日语,学习日本的文化,学会日本礼仪。
这种学习,相信不会有任何人把它当作是一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侵略,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凌辱。从精神上进行奴役和统治,使得你臣服。

当今社会,崇洋现象不减当年,媚外之举更甚于初。那些在民族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呐……

我想此刻的八国联军的子孙们一定笑得合不拢嘴,那些在阴朝地府的侵略者们,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当初又是战舰,又是枪炮,中国人不服。如今不费一枪一弹,中国人给你送钱来臣服于你。

我不想否定西方的礼仪,礼仪这东西,是有宗的。西方的文化自然有西方的礼仪。
我也没有否定学习西方礼仪的必要,作为有涉外工作的成年人,学点西方的礼仪,也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也可体现中国人宾客至上的礼节。
但是作为不懂事的小孩子,学习西方的礼仪意味着什么呢?不知道这些孩子们的父母有没有仔细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中国有着五千年深厚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难道没有他应有的礼仪吗?
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司空见惯的,或者是身边太容易得到的,反倒看不见。当然还不排除就是清末遗留下来的“惧洋后遗症”。当初挨那些炮可是伤至数代子孙的心志啊。以致于早不闻枪炮声的今天,很多人还保留着见到洋人就崇媚的可笑举止。凡是进口洋货自然是高价好货……

西方人信上帝,因为他们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种简单,不是精简,而是简单的进行简单化。天是天,地是地。人就是人。因为想不明白人是从何而来,就简单得创造出一个上帝,然后让这个上帝来制造人。就连上帝都被简单化了,完全按照人的模子来克隆出来一个上帝,有人的情感,会累,还要休息。

中国人不信上帝,信奉的是自家的祖宗。中国人并不怕麻烦,当然也会把事物简单化,但是不是简单的进行简单化,而是“取其精髓”,精简。从中国的辞赋、诗词就可以略见一斑。中国人信自家的祖宗,因为中国人认为人不简单,天也是天,地也是地,但是天、人、地是一体。因为改新的葬俗,加上近年来房地产大开发,各地建设速度之快,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找到自家的祖坟,也就慢慢的忘记了祭祖,忘记了自己的宗庙了……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在家堂屋的神龛上正中供奉着“天地君亲师”,旁边还有家里老祖宗们的牌位。现在想来,这个“天地君亲师”其实就是中国的礼仪。当然还有更多,不过都可以非常精简的用中国语言文字来描述。如果全部用文字表述出来,相信那本书的厚度不会超过西方礼仪“大全”的1/3,不过内容绝对要比西方礼仪多出3倍。因为中国文字讲究“取其精髓”。(我曾经说过,中国古代的文字记载,就是最好的压缩方式,在纸张上记录信息的压缩。就像在电脑上用Winzip之类,但是中国文化讲究修于内,这个功能就由人脑完成了……)
圣人老夫子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西方的礼仪教材里要描述同样的内容,不知道会用多少笔墨。

也许是我们把自己的文化忘记太多……
也许中国的文化确实太深……
最后不少人就选择了学习西方礼仪,因为西方的教授方式直白,虽然罗嗦,对求学者门槛却低。不需要什么文化基础,就可以学会。
唉……只有一声叹息。
存在即合理,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意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国文化礼仪会继续传承。倘若某一天真的不再有中国礼仪和文化的踪迹,倘若所有中国人都找不到自己的宗庙,倘若天下将不再有中国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