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二月 14, 2007

因为IBM的背光不亮了,这两天只能用尘封多日的东芝本本。
往往翻开陈旧的东西,会勾起自己的一些回忆, 有时还会带来一点意外的惊喜。
东芝硬盘上保存着06年春天去西安看樱花时拍的一些照片。当然不会全是樱花。
遂在QQ群里发了几张06年春天的照片。于是跟土豆兄聊起了摄影的话题。
土豆兄后来发来一段话,很有意思,特记录下来。
“变焦基本靠走
对焦基本靠扭
遮光基本靠手
虚化基本靠抖
测光基本靠瞅
防抖基本靠肘
除尘基本靠口”

星期一, 二月 12, 2007

今天早上一大早就被吵醒。家里人发现老鼠跑屋里来了,是妹妹最早发现的,一个劲地嚷嚷。
老鼠钻进了电视墙上一个86盒里。那个盒子在装修以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封装,因为接线太多。两条有线电视的入户电缆,为了照顾多个房间观看,每条入户电缆又分别被接了一个一分二的分配器。加上Sat的天线接线,总之用简单的盖子,是没有办法把这些东西都装进那个小盒子里的。所以从装修以后,一直敞着口。

那只小老鼠可能也是被家里人的叫嚷声吓坏了,慌不择路,钻进了小盒子。我顺手抓起一直小板凳堵住盒子。让他们帮我找根棍子,也许一分钟,不过感觉等了好久,只找来一根很粗的大木棒子,棒子太粗了,可惜也没有别的可用的,小心翼翼一边挪开板凳,一边把木棒子往里塞。棒子塞进去,电缆线都被挤得变了形。有使劲捅了捅,然后抽出棒子。老鼠居然不见了……

仔细一看,估计是钻进86盒口那个电视墙假墙与真墙之间很窄的一个小缝里面了。于是找来一块空白的电源盒盖板,用自攻螺丝封住了86盒口子。妹妹起床这么早是为了看8点到9点的《数码宝贝》。就听她开始叫嚷了,电视看不见了。发现接在客厅电视机顶盒上的那根线路的入户线,已经被木棒子挤得只剩下一根铜丝了……

于是摘下另一根入户线,临时接给客厅电视用。如果今天没看成数码宝贝,她可能又会遗憾一整天。

吃过早饭,掀开本本,发现另一件憾事。刚掀开还好的,而且《越狱》第二季的第16集已经下载完了。正准备看看帮朋友在淘宝上买的网卡有没有被寄出,屏幕突然一黑……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多半是屏幕背光灯管的高压板坏了……
IBM呀!也就用了一年出头吧!那台老东芝Satellite1000可是已经服役了5年了呀,还好好的呢。背光灯管的亮度已经明显降低了,电池也老化了,毕竟用了这么多年,可是没有一个零件坏掉。咋就不学学好样呢?非要跟上次退役的那台只用了不到2年的Intel本本学,那台Intel也是,一年多,背光灯高压板就坏了。送去修,花了差不多300块,还没有原配的高压板,只用了个代替品,回来对灯光亮度的调节就没有以前好用。继续服役半年多,就换了这个IBM,可惜这个IBM也不争气……

星期日, 二月 11, 2007


先看全局图。很遗憾,DC太低级,没有广角,房间窄拉不开距离,拍不下全局。


固定隔板用的不锈钢托架。自身比较重,也比较结实,安装后隔板承重能力应该取决于墙面材料和螺丝的强度,我想这个托架自身的强度和挠度是足够了。


再来个桌子部分的全局图。旁边的小桌子是以前买的笔记本桌,现在放在工作台边上当个辅桌用。桌面可以水平或倾斜。

书架灯,效果不错。用的是12V卤素灯炮。12V低压供电很安全。卤素灯炮的色温视觉效果很舒服,就是发热量有点高,注意不可以离易燃物太近。说明要求是保持20cm距离。
Posted by Picasa

星期六, 二月 10, 2007


DIY的工作台,大部分已完工。剩下一段隔板,没有材料了,也是更改了设计造成的缺少一块隔板。
桌面下的放置各种电源适配器、硬盘盒、刻录机等的隔板还未安装,太晚了,需要动用电锤,怕影响邻居休息。只好等明天了。
简单收拾了一下,把部分书籍上架了。
书架灯的线还没接,只有等桌面下的隔板安装好了才能进行书架灯的接线工作。
绝大部分材料购于宜家,少部分五金件购于东方家园。用到的工具:卷尺、透明直尺、角尺、铅笔、木工锯、美工刀、冲击钻、手电钻、多种规格螺丝刀、内六角扳手等。
Posted by Picasa

星期六, 二月 03, 2007


少儿西方礼仪班?
最近周围有人将不足十岁的小孩子送去一个英语培训学校的西方礼仪班学习,我看了广告宣传,号称是全外教师资,要教会小孩子西方的社交礼仪、西餐用餐礼仪。学费200元,包含西餐费用。
清末题材的电影片断开始不断在我脑子里面像幻灯片一样的闪过。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清末,西方使臣访华,希望与清政府通商,拜见清皇帝时,不愿意按照中国的礼仪行跪拜,而被驱逐。
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掠。抢夺之后,要实行的就是与中国通商。同时来了很多传教士,要让中国人学会西方的文化,信仰西方的信仰,尊崇西方的礼仪。
日本侵华后,也是推行他们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让中国学龄期的孩子学习日语,学习日本的文化,学会日本礼仪。
这种学习,相信不会有任何人把它当作是一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侵略,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凌辱。从精神上进行奴役和统治,使得你臣服。

当今社会,崇洋现象不减当年,媚外之举更甚于初。那些在民族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呐……

我想此刻的八国联军的子孙们一定笑得合不拢嘴,那些在阴朝地府的侵略者们,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当初又是战舰,又是枪炮,中国人不服。如今不费一枪一弹,中国人给你送钱来臣服于你。

我不想否定西方的礼仪,礼仪这东西,是有宗的。西方的文化自然有西方的礼仪。
我也没有否定学习西方礼仪的必要,作为有涉外工作的成年人,学点西方的礼仪,也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也可体现中国人宾客至上的礼节。
但是作为不懂事的小孩子,学习西方的礼仪意味着什么呢?不知道这些孩子们的父母有没有仔细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中国有着五千年深厚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难道没有他应有的礼仪吗?
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司空见惯的,或者是身边太容易得到的,反倒看不见。当然还不排除就是清末遗留下来的“惧洋后遗症”。当初挨那些炮可是伤至数代子孙的心志啊。以致于早不闻枪炮声的今天,很多人还保留着见到洋人就崇媚的可笑举止。凡是进口洋货自然是高价好货……

西方人信上帝,因为他们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种简单,不是精简,而是简单的进行简单化。天是天,地是地。人就是人。因为想不明白人是从何而来,就简单得创造出一个上帝,然后让这个上帝来制造人。就连上帝都被简单化了,完全按照人的模子来克隆出来一个上帝,有人的情感,会累,还要休息。

中国人不信上帝,信奉的是自家的祖宗。中国人并不怕麻烦,当然也会把事物简单化,但是不是简单的进行简单化,而是“取其精髓”,精简。从中国的辞赋、诗词就可以略见一斑。中国人信自家的祖宗,因为中国人认为人不简单,天也是天,地也是地,但是天、人、地是一体。因为改新的葬俗,加上近年来房地产大开发,各地建设速度之快,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找到自家的祖坟,也就慢慢的忘记了祭祖,忘记了自己的宗庙了……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在家堂屋的神龛上正中供奉着“天地君亲师”,旁边还有家里老祖宗们的牌位。现在想来,这个“天地君亲师”其实就是中国的礼仪。当然还有更多,不过都可以非常精简的用中国语言文字来描述。如果全部用文字表述出来,相信那本书的厚度不会超过西方礼仪“大全”的1/3,不过内容绝对要比西方礼仪多出3倍。因为中国文字讲究“取其精髓”。(我曾经说过,中国古代的文字记载,就是最好的压缩方式,在纸张上记录信息的压缩。就像在电脑上用Winzip之类,但是中国文化讲究修于内,这个功能就由人脑完成了……)
圣人老夫子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西方的礼仪教材里要描述同样的内容,不知道会用多少笔墨。

也许是我们把自己的文化忘记太多……
也许中国的文化确实太深……
最后不少人就选择了学习西方礼仪,因为西方的教授方式直白,虽然罗嗦,对求学者门槛却低。不需要什么文化基础,就可以学会。
唉……只有一声叹息。
存在即合理,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意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国文化礼仪会继续传承。倘若某一天真的不再有中国礼仪和文化的踪迹,倘若所有中国人都找不到自己的宗庙,倘若天下将不再有中国人……